減脂黃金比例!蛋白質與碳水比例攻略

想要減脂,掌握蛋白質與碳水比例至關重要!你的減脂目標決定了最佳比例,若想增加肌肉或備賽,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碳水化合物和0.4克蛋白質。而減重目標則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0.4克碳水化合物和0.2克蛋白質。調整「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有助於你有效減脂,同時維持充沛能量和健康體態。

可以參考 植物性蛋白質的缺點:如何克服常見問題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黃金比例!

減脂過程中,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影響著身體的能量供應、肌肉維持、脂肪燃燒以及整體代謝。想要有效減脂,掌握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黃金比例,就能讓減脂過程更順利、更有效率。

一般來說,減脂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會根據您的訓練目標而有所不同。若您的訓練目標是「競賽或增加肌肉」,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碳水化合物+0.4克蛋白質。這樣的比例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供應,滿足肌肉生長的需求,同時也能維持飽足感,減少飢餓感。

而若您的訓練目標是「減重」,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0.4克碳水化合物+0.2克蛋白質。這個比例能有效降低熱量攝取,促進脂肪燃燒,同時也能維持肌肉量,避免減脂過程中肌肉流失。

例如,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若目標是「競賽或增加肌肉」,每天應該攝取56克碳水化合物+28克蛋白質。若目標是「減重」,則每天應該攝取28克碳水化合物+14克蛋白質。

當然,這只是基本的建議比例,實際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還需要根據您的個人體質、活動量、訓練強度等因素進行調整。建議您諮詢專業的營養師或健身教練,制定更適合您的個人化飲食方案,讓您在減脂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充沛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對增肌的影響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對於增肌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當你進行重量訓練時,你的肌肉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主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你的肝糖儲備,讓你在訓練中擁有充沛的能量,並能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加速肌肉生長。2019年Sport期刊明確提出在每天積極訓練的增肌期健美選手身上必須在熱量足夠的情況下特別要求每公斤體重達到3~5克碳水化合物,並且搭配每公斤體重1.6~2.2克蛋白質攝取來有效增加肌肉量。 充分碳水化合物可以:

  • 維持充分肝糖並促進肌力表現: 碳水化合物可以轉化為肝糖儲存在肌肉中,當你進行訓練時,肝糖會被分解成葡萄糖,提供能量給肌肉使用。充足的肝糖儲備可以讓你擁有更強的肌力表現,並能延長你的訓練時間。
  • 調節身體內甲狀腺素機能: 甲狀腺素在調節代謝和能量消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維持甲狀腺素的正常機能,從而促進肌肉生長和脂肪燃燒。
  • 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 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肌肉生長所需的能量,並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加速肌肉生長。

因此,如果你想要增肌,碳水化合物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建議你根據自己的體重和訓練強度,制定適合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攝取計畫。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增肌減脂要吃碳水嗎?

增肌減脂要吃碳水嗎?這是一個許多健身愛好者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增肌需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來幫助肌肉合成,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天的總熱量需求會增加;但是減脂期間需要的是「控制總熱量」,沒有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所以基本上要達到同時「增肌又減脂」非常困難,不如選定一個目標先專心做才會有好成效。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要增肌,你需要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讓你的身體有足夠的能量進行訓練,並促進肌肉生長。然而,如果你想要減脂,你需要控制總熱量攝取,減少熱量盈餘,這意味著你需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那麼,增肌減脂要如何選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呢? 答案是:根據你的目標和身體狀況來調整。如果你想要增肌,你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但不要忘記控制總熱量攝取,避免過度攝取熱量。如果你想要減脂,你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但不要過度減少,以免影響你的訓練表現和身體健康。

以下是一些關於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建議:

  • 增肌: 每天攝取 2-3 克/公斤體重的碳水化合物。
  • 減脂: 每天攝取 1-1.5 克/公斤體重的碳水化合物。

當然,這只是建議,實際上你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訓練強度來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建議你諮詢專業的營養師或健身教練,制定適合你的飲食計劃。

總之,增肌減脂需要根據不同的目標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如果你想要同時達成增肌減脂的目標,建議你先專注於其中一個目標,並根據目標調整你的飲食計劃。

增肌減脂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指南
目標 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說明
增肌 2-3 克/公斤體重 提供能量,促進肌肉生長
減脂 1-1.5 克/公斤體重 控制總熱量攝取,減少熱量盈餘
注意: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和訓練強度調整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並諮詢專業人士制定適合的飲食計劃。

減脂一天吃多少碳水?

減脂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是關鍵,但並非一成不變。一開始,建議先減少醣攝取,每日最多150g,且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40%。這有助於身體逐漸適應低醣狀態,並減少胰島素阻抗。接著,可以將醣攝取慢慢減少至一天110g、75g…,逐步降低醣類攝取量,讓身體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

在調整碳水攝取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身體的反應,例如:體重、體脂、能量水平、精神狀態等。如果出現明顯不適,例如頭暈、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可以適當增加碳水攝取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在減脂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高碳水食物的辨識。100克淨重當中,碳水超過20克、糖份超過10克的食物都要盡量避免。例如:白米飯、白麵包、蛋糕、餅乾、甜飲料、加工食品等。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不利於減脂。

以下是一些減脂期間的碳水攝取建議:

  • 主食:選擇糙米、燕麥、地瓜、玉米等低升糖指數的穀物,並控制份量。
  • 水果:選擇低糖水果,例如:蘋果、香蕉、奇異果、草莓等,並控制份量。
  • 蔬菜:多攝取綠葉蔬菜,例如:菠菜、青江菜、高麗菜等,以及其他低碳水蔬菜,例如:花椰菜、番茄、黃瓜等。
  • 零食:選擇低醣零食,例如:堅果、優格、水果乾等,並控制份量。

減脂過程中,控制碳水攝取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透過循序漸進的調整,並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就能有效地減脂,並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減脂初期醣類攝取控制

減脂初期,建議將醣類攝取控制在每日150g以內,並確保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40%。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減少醣類攝取,讓身體逐漸適應低醣狀態。

很多人會擔心醣類攝取過低會導致營養不良,其實只要選擇優質的碳水化合物,並注意均衡飲食,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以下是一些減脂初期可以參考的醣類攝取策略:

  • 減少精緻醣類攝取:白米、白麵包、蛋糕、餅乾等精緻醣類食物,消化速度快,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不利於減脂。建議以糙米、全麥麵包、燕麥等全穀類食物取代。
  • 選擇低GI食物:低GI食物消化速度較慢,能穩定血糖,有助於控制食慾,例如地瓜、馬鈴薯、水果等。
  • 控制水果攝取: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同時也含有醣類。建議每天攝取1-2份水果,並選擇低醣水果,例如芭樂、奇異果、草莓等。
  • 注意隱藏的醣類:許多加工食品、飲料中都含有大量的醣類,例如醬料、調味品、果汁等,在購買時需要仔細查看標籤,選擇低醣產品。

減脂初期,可以先從每日150g醣類攝取開始,逐步減少至110g、75g…,最終根據個人需求調整至合適的攝取量。需要注意的是,醣類攝取量過低可能會導致身體疲倦、頭昏眼花等不適症狀,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此外,在減脂過程中,也需要留意100克淨重中碳水超過20克、糖份超過10克的食物,這些食物都屬於高醣類食物,需要盡量避免。例如:

  • 碳水超過20克:白米飯、白麵包、蛋糕、餅乾、巧克力、汽水等。
  • 糖份超過10克:果汁、奶茶、甜品、糖果等。

透過控制醣類攝取,並選擇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控制熱量攝取,促進減脂效果。同時,也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依賴減脂餐,才能維持長期的減脂效果。

可以參考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結論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並非一成不變,它需要根據你的目標和身體狀況來調整。無論你是想要增加肌肉,還是想要減重,掌握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都能讓你的減脂過程更加順利,更有效率。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減脂過程中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角色,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別忘了,專業的營養師或健身教練可以提供更客製化的建議,幫助你制定更適合的飲食計劃,讓你輕鬆減脂,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能量!

減脂蛋白質碳水比例 常見問題快速FAQ

我應該如何計算我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計算:

蛋白質:每公斤體重 x 0.2-0.4 克(減重目標)或 0.4 克(增加肌肉目標)

碳水化合物:每公斤體重 x 0.4 克(減重目標)或 0.8 克(增加肌肉目標)

例如: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減重目標的蛋白質攝取量為14-28克,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為28克。增加肌肉目標的蛋白質攝取量為28克,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為56克。

如果我沒有運動,需要調整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嗎?

是的,即使你不運動,也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量和代謝。建議非運動族群每公斤體重至少攝取0.8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則根據你的減脂目標進行調整。例如,減重目標每公斤體重攝取0.4克碳水化合物,增加肌肉目標每公斤體重攝取1克碳水化合物。

如果我感到疲倦,是否代表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

疲倦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營養缺乏等。建議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適當調整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如果疲倦持續,建議諮詢專業的營養師或醫生。

分享這篇文章:

Facebook
Email